基多拉网 http://jdlfuzhuang.com “与中国断绝经济关系不仅难以想象,而且会给德国带来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后果。” 与中国“脱钩”?德国企业集体发声,这不可能! 近日,对于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提议出台一些严苛的对华经济政策,德国企业界纷纷表达了强烈反对。不仅如此,大众汽车等多家知名德企这段时间还陆续宣布了在华投资大动作,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坚定立场。 这些年,中德经贸合作发展迅猛,哪怕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中德两国经贸往来也有增无减。德国社会各界不难体会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而德国部分政客试图在对华贸易问题上采取强硬措施的想法,既不现实,也不理性。 德企集体抵制对华“脱钩” 13日,德国经济部的一项试图让中德两国经贸“脱钩”的提案,因引发德国企业的集体不满,而很快就被搁置在一边。 路透社报道称,不少企业领袖对德国经济部没有充分咨询他们的意见,就提出对中国业务如此不利的提案而感到恼火。一些企业甚至在视频会议中,直接向哈贝克表达了愤怒。 这其中就包括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德意志银行、西门子等大公司的高管。巴斯夫以及德国汽车品牌宝马等知名企业表态称,不存在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撤出的问题。梅赛德斯-奔驰发言人加斯特称,将中国同欧洲完全“脱钩”是不可能的。 “我们发出了反对与中国‘脱钩’的警告。”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主席耶格表示,“经济部试图切断德国经济在中国的业务,是一条错误的道路。”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的提议受到质疑。图源:DW 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有超过90万家德国中小企业会员。耶格说,如果德国政府这样做,其会员中将有50%至70%的公司不会继续在市场上有亮眼的表现。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联合会(VDMA)外贸部主任阿克曼则呼吁:“促进同其他国家的贸易才是正道。” 大众宣布在华投资项目 同时,一大批德企也正在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对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的重视。 13日,德国大众汽车宣布,将投资约2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8亿元)与中国智能计算平台提供商地平线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主要聚焦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开发,交易预计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 德国大众汽车在2021年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图源:chinadaily “中国市场充满活力,是大众集团在全球最重要的业务区域。”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与地平线的合作,是大众在华推进战略转型,强化在华业务的核心基石。” 彭博社报道称,中国是大众最大的市场,每年约有40%的大众汽车交付至中国。在德国《商报》看来,大众寻求与中国企业合作,有助于迅速恢复自身在软件和数字化方面的竞争力。 最近,同样在中国市场拿出大手笔的,还有巴斯夫、宝马等。11日,巴斯夫宣布计划在中国的湛江一体化基地投资新建一座世界级规模的新戊二醇(NPG)装置,年产量达8万吨。今年6月,宝马斥资约150亿元人民币在沈阳建设的新工厂正式开始运营,这是宝马在中国单项投资中最大的一笔。 一项研究显示,梅赛德斯-奔驰、大众、宝马和巴斯夫在2018年至2021年期间共占欧洲对华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德国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德国在华投资约为1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99.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欧洲各界发出理性声音 除德国企业外,德国社会,乃至欧洲各界,也陆续对此发出理性声音。 与哈贝克不同,德国总理朔尔茨近日就向中国释放出了积极信号。11日,在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上,他表示:“‘脱钩’是完全错误的道路,当务之急,不是‘脱钩’,而是政治与经济的多样化。” 朔尔茨认为德国与欧盟必须建立更广泛、更稳健的贸易关系,非但不能与个别国家脱钩,而且必须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新兴国家开展贸易。 德国总理朔尔茨认为“脱钩”是完全错误的道路。图源:rfi 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指出,当今世界需要的不是孤立和保护主义。他表示,欧盟和中国是深度融合的经济体,“与中国‘脱钩’不是我们(欧盟企业)的选择。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增长市场。” “与中国断绝经济关系不仅难以想象,而且会给德国带来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后果。”今年7月,柏林前市长夏埃尔·米勒在一篇题为《我们不能孤立中国》的文章中指出,“如果没有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德国无法应对这个时代中那些紧迫的全球性挑战。” 近年来,中德经贸关系非常密切。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连续6年蝉联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双边贸易额为2351.2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而中国和欧盟亦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去年,中欧贸易额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双向投资规模累计超过了2700亿美元。今年1至8月,中欧贸易总额为5752.2亿美元,同比增长8.8%。欧盟对华投资74.5亿美元,同比增长121.5%。 “中欧合作植根于坚实的民意基础、广泛的共同利益、相似的战略诉求,有着强大韧性和潜力。”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所说,“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低迷背景下,坚持开放合作,增强经贸联系,不仅有利于中欧双方,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 出品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深海獭 相关新闻 外媒:宝马MINI电动车一条生产线将从牛津转移到中国 据英国媒体、彭博社报道,德国车企宝马集团15日表示,将在明年结束在英国牛津工厂生产MINI电动车型,并将在明年年底前把该生产线转移到中国。报道称,此举将对英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造成重大打击。 资料图 生产线效率不行 英国《泰晤士报》15日报道称,宝马MINI品牌的新任负责人斯蒂芬妮·沃斯特(StefanieWurst)表示,由于牛津工厂“没有为电动汽车做好准备”,宝马下一代纯电车型MINIAceman将改在中国生产,作为宝马与中国长城汽车合资项目的一部分。 沃斯特称,该决定与英国“脱欧”后的供应限制无关。但由于牛津工厂必须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同时生产电动车和燃油车,导致运行效率不高,因此公司决定,牛津工厂自明年起将专注于制造汽油动力的MINI车型。 除纯电MINIAceman将在中国生产之外,宝马MINI旗下另一款纯电版MINICountryman将在德国莱比锡工厂生产。至于纯电动产线何时才能返回英国,沃斯特表示“尚无确切日期”。 MINI原本是一家来自英国的汽车制造商,因此牛津工厂可以说是MINI品牌的故乡,生产MINI车型已有60多年历史。1994年宝马收购该品牌后,将部分生产转移到欧洲和亚洲。而在电动汽车生产方面,牛津工厂的进展则相对缓慢。 目前,牛津工厂已累计生产约20万辆电动汽车,年均产量约为4万辆。相比之下,特斯拉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上海超级工厂的年产能超过75万辆。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浪潮席卷全球,宝马也在加速推进全面电动化。 根据宝马MINI去年发布的品牌战略,MINI计划在2025年推出最后一款燃料发动机车型,之后将完全聚焦纯电动车型。预计到2027年,纯电车将至少占MINI销售车型的50%。到2030年初,MINI全系车型都将实现纯电动化,届时MINI也将成为宝马旗下首个实现纯电动化的品牌。 与中国车企合作 事实上,业内早有关于宝马与长城汽车合作生产纯电动MINI的消息,还有说未来将从中国出口MINI品牌车型,这意味着宝马MINI有望实现国产化。 宝马MINI曾表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MINI全球战略重点地区。预计在2023年,MINI将在中国生产制造两款纯电动车型。 相比于中国消费者更熟知的MINICooper,MINIAceman是一款纯电SUV,也是MINI家族在豪华紧凑领域推出的首款纯电动都市跨界车型。 据悉,MINIAceman概念车已于今年7月迎来全球首发,并于9月底亮相上海,作为其亚洲首秀。 据国内一些汽车杂志报道,长城汽车位于张家港的工厂将负责生产MINIAceman,新车预计会在2024年开始路试,保守估计2025年会迎来发布。 近来,舆论还一度猜测长城汽车或有意收购牛津工厂,作为其在欧洲发展的一部分。对此,沃斯特则推翻传言称,“牛津将永远是MINI的家”。 目前,中外合资生产电动汽车不止长城宝马,还有江淮大众、北汽戴姆勒、华晨宝马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联姻”有多方考虑:一方面,在中国生产是海外车企扩大细分市场的一个不错选择,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例如长城汽车现为中国最大的SUV制造商;另一方面,对国内车企来说,也可加强技术、品控及提升品牌力。 将打击英国新能源汽车业 《泰晤士报》称,宝马转移电车生产线将是对英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雄心的一次“重大打击”。《电讯报》则表示,“引领英国电动汽车革命的希望”将遭遇重大挫折。 报道指出,早在2016年,日本车企本田就放弃了在英国生产电动车,选择将生产线设在日本,并关闭了在英格兰西南部斯温顿的工厂,导致英国流失3000多个工作岗位。 2017年,当宝马宣布将在牛津工厂生产纯电动MINIE车型时,一度被视为对英国汽车行业一张重要的“信任票”,并为当地带来了4500个就业岗位。 英媒认为,在全球芯片短缺的情况下,宝马最新的决定将对英国汽车制造业增添额外压力,对于电动车的影响尤甚。 今年早些时候,由于芯片供应不足,牛津工厂曾不得不暂停生产一周。此外,英国不少电动汽车制造商还受到锂、镍、铜等电池部件价格高企的困扰。 英国汽车服务企业RAC有限公司本月1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英国民众对于电动汽车的需求持续上升,约14%的车主计划在下次购车时把座驾换成电动汽车,29%的车主希望换成混动汽车。 不过,报告也指出,由于能源费用及生活成本不断飙升,正促使许多人推迟买车。此外,英国国内电价上涨也推高了电车的使用成本。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