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凤凰男相亲时不受女性的欢迎,主要是因为他太“好”了。 他对亲戚借钱是有求必应,哪怕自己吃糠咽菜,也要把钱借给亲戚。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都是亲戚,哪有不帮的道理?” 最无语的是,他的父母多半会对亲戚夸下海口:有事就找我儿子,别见外! 凤凰男小冯(化名)的母亲以前也这样,她搬去和儿子同住,才意识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02 小冯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这种家庭教育要是放在穷苦人家,还算正常,穷一些的人家和亲戚之间互相照应着、互相帮忙,这就是一辈子互相信任的交情了。 但是小冯家并不是这种情况,他家至少没有穷到需要亲戚接济的地步。 小冯是独生子,他妈生他的时候难产,后来就不敢再生了。 再加上家里不算穷,但也不富裕,他爸妈就一心想着把儿子供出来,上个好大学,索性也就不再生娃。家里只有一个娃,生活压力也小。 反而是亲戚家有时候还向小冯爸妈借钱。 爸妈并不反感亲戚们,在村里,有好些人比小冯家条件差,别人家亲戚之间也互相帮忙、互相借钱,这就是村子里的正常风气。 跟自家人不客气,那才是自家人,他们也不会赖账,说过几年还钱到时候一定会还的。 小冯学习成绩很好,他就是典型的凤凰男,虽然是农村娃,但是脑子好用,是读书的料,从小在班里就名列前茅。 到了初三的时候,镇子上的老师建议让孩子去大城市上高中,别耽误孩子。 毕竟小镇子上的学校师资力量有限,在这里上高中,将来怕考不上985、211大学。 这是小冯的父母第一次求人,他们让远在二线城市的一个亲戚帮儿子办转学的事,然后一家人就搬到了城市里生活。 在这里,小冯一家人租房子、找工作,亲戚都帮了忙。 因此,父母常对小冯念叨亲戚们的好,让他知恩图报,以后一定要加倍对亲戚们好。 小冯顺利考上了重点大学,还没毕业就被大公司看上,工资开得也挺高,他从毕业到就职基本上就不用操心。 亲戚听说小冯出息了,纷纷发来祝贺的讯息,有的人已经开始打听小冯的工资和公司了。 母亲并不设防,亲戚问她什么,她就一五一十地回答。 小冯赚到了第一份工资,就劝父母回老家休息,别再打工了,他决定每个月给父母2千块,让他们在家里享福。 村里毕竟消费低,父母一个月连500块都花不到。 父母听了,乐颠颠地收拾东西回了老家。 他们一回去,就在老家夸自己的儿子多么有出息,亲戚们一听,更加动了借钱的心思。只不过这会儿小冯刚开始工作,手头没钱,所以他们没直接借钱。 过了半年,渐渐地有亲戚开始提借钱的事了,这时候还只是借三五千。 因为借的钱不多,小冯父母平时消费也低,攒下不少钱,就直接拿钱借给亲戚们了。 一来二去,借钱的亲戚越来越多了,每次都找一些让小冯父母难以拒绝的理由。比如搞养殖缺钱买饲料之类的,听上去就让小冯父母不好意思拒绝。 渐渐地,夫妻俩手头的钱被借光了,他们只能问儿子要钱。 小冯问父母:“每个月2千不够花吗?” 父母把亲戚们借钱的事告诉给儿子,并且教育他,之前亲戚帮了他们,他们也要对亲戚好。小冯犹豫了一会儿,决定听父母的话,给父母打过去2万块。 从这之后,小冯的母亲可高兴了,她觉得能把钱借给亲戚是一件好事,她很得意。 又是半年过去,这2万块也被亲戚们陆陆续续借光了。 小冯的母亲想问儿子要钱,但她也觉得不好意思,就决定去儿子那边住几天,当面跟儿子说这件事。 母亲是想让那些亲戚直接来问儿子借钱,免得自己总向儿子要钱,有点难堪。 母亲来到小冯住的出租屋,进门后惊讶地发现,这屋里也太冷清了,而且是最便宜的那种合租房。母亲问小冯为什么租条件这么差的房,小冯说:“没事,就是省钱。” 母亲也不好再问,就帮儿子打扫屋子。 儿子照常上班,没有请假陪母亲,一大早6点多起床,7点就匆匆出门了,晚上快10点了还没到家。 母亲急了,打电话问儿子情况,儿子说:“我8点才下班,加班到9点,现在在公交车上。” 等小冯回来,母亲急着问他怎么工作这么辛苦。 小冯一笑,说:“没事,妈,你不是说咱们要帮亲戚吗?最近公司忙,我就主动要求加班,每天能多赚好多钱呢!租这个屋子也是因为比以前那个便宜400块。” 母亲听儿子这么辛苦,竟然是为了省下钱来给父母。 而他们夫妻俩却把孩子的血汗钱拿去借给那些亲戚,到现在还没有人还钱呢! 母亲之前甚至想过,借三五千的就不用还了,她很多时候连个欠条都没打,现在想想真是愚蠢至极。 母亲悔恨不已,对儿子说:“以后咱们再也不借钱给他们了,亲戚再借钱,立马就翻脸!” 小冯觉得莫名其妙,但他习惯听母亲的,也就没再说什么。 03 凤凰男虽然惹人讨厌,但是他们价值观形成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他们父母身上。 在农村,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认为亲戚之间应该无底线地互相“帮助”,毕竟人心隔肚皮。有时候为了争夺老人的遗产,再亲密的亲兄弟都能打起来。 一:亲戚之间,借钱要有度 人都是会变得,又或者,他们没有变,只是以前隐藏了自己的本性而已。 有的人一开始对待亲戚很热情,愿意帮忙,甚至愿意借钱,让人觉得他是个好人。等到你有了钱,他突然就变了,变得开始爱借钱了。 还有的人,觉得问亲戚借钱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干脆耍赖一样一直借钱。 他们通常三千五千地借,然后再逐渐提高,借的越来越多,却很少还钱,或几乎不还钱。 所以,亲戚之间借钱这件事,一定要有一个度。 不借显得太冷血,没有亲戚情分,容易伤感情,借的多了自己又负担不起,还会被认为是好欺负的软柿子。 拿捏好借钱的度,大家面子上过得去就行,别太热情。 二:父母的虚荣更加“致命” 有的人觉得能借钱给别人是他能力的证明,他反而很享受这种虚荣带来的优越感。 父母如果有这种心态,对子女来说就非常“致命”了。尤其是那些家庭本来就不怎么富裕的人,父母借钱给亲戚,就是因为自己曾经穷过、借过钱,所以想扬眉吐气。 一个心态健康的成年人,绝不会为了让自己扬眉吐气乱花子女的钱。 但是凤凰男的父母就会这样做,他们从小就是被他们的父母这样教育大的。 “与亲戚互相帮助”给了凤凰父母一个很好的借口,可以让他们满足自己对钱的幻想,觉得自己拥有了支配钱财的能力。 有的父母甚至看到了子女赚钱多么辛苦,依然会把子女的血汗钱轻易借出去。 凤凰父母对子女的洗脑能力很强,他们从小就坚信亲戚之间要互相帮助的道理,哪怕自己吃了大亏,还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文/无笔 光学透镜 http://giaitech.com.cn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