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持续深化“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改革,构建了集情报预警、勤务调度、应急处置、数据支撑等于一体的新型警务运行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情报为主导,以一体化为抓手,充分应用大数据解构业务,打通壁垒、重塑流程、构建“研、交、办、督、结”闭环工作流程,实现风险管控全面精准、决策指挥高效顺畅、警务数据融合共享、警种优势合成作战、网上网下同步应对,推动警务组织结构更加扁平高效,警务运行管理更加实战智能,警务配置更加精准集约。 ■ 户政业务办理不出街专家签证不出园区 再造办事流程缩短企业、居民办事半径 东湖高新区户籍业务办理量长期位居全市前列,外籍人员出入境业务办理量也占全市一半以上,如何通过简化办事流程,方便业务办理,改善营商环境?东湖高新警方在“情指勤舆”一体化的引领下,通过创新思维再造办事流程,让大学生落户、市民转户口少跑路,专家办签证不出园区。 开设两个市民服务分中心 缩短企业群众办事半径 5月初,在华星光电上班的郑先生准备到光谷政务服务中心去办落户,左岭派出所的户籍民警告诉他,不用跑那么远了,东湖高新市民服务左岭分中心已经开始试运行,目前可以办理96项户政业务,一个月后,将增加57项出入境业务,以及33项分局权限的户政业务。 东湖高新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湖高新区以高新大道为主轴由西向东逐步快速发展,目前左岭大道已发展成为汇聚天马微电子、华星光电、硅谷小镇等重大建设项目的千亿产业大道,未来将形成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宜居生活的科技新城,建设左岭分中心将进一步缩小周边企业群众办事半径,作为公安政务服务的重要支点。 去年10月,关东市民服务分中心正式对外办理业务,这个分中心是为集中就近服务关东街辖区居民而成立,“关东街辖区人口占光谷总人口的一半,户政业务分属关东、关南、茅店、铁箕山这4个派出所,不少办理大学生落户、创业落户、投亲落户等业务的准武汉人需要跑社保、房产、公安等多个部门。”这个市民服务分中心内的公安窗口,集中了关东街辖区内的4个大派出所的户政业务,关东、关南、茅店、铁箕山这4个派出所的户政业务占了全区的六成,但由于管辖面积大、窗口民警少,居民在派出所办理户籍业务的体验感并不太好。 在“情指勤舆”一体化的指挥下,东新公安分局为简化办事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方便居民出行,通过多方调研考察,在东湖高新政务部门的协调下,选取光谷的核心主干道关山大道区域设立了市民服务分中心。 从地理位置来看,市民服务分中心处于关东、关南、茅店和铁箕山派出所的中间位置,离4个派出所的辖区都只有一公里左右的距离,交通便利。目前,在市民服务分中心内,除了10个公安户籍窗口外,还有房产、社保、医保、税务、工商等窗口入驻。户籍窗口除了人工窗口外,还有一个自助办理区,这里几乎把“无人警局”和“无人车管所”都搬了过来,自助拍照办身份证、自助体检办驾照年审,都可以在这个自助区完成,有两名工作人员在自助区提醒和协助,不少年轻人选择自助办理业务。 家住光谷锦绣龙城的赵先生在市民服务分中心给二胎儿子上了户口后,又在隔壁医保窗口咨询新生儿医保办理事宜。此时医保系统正在升级,新生儿医保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办。他说:“第一次来这里办,感觉效率比派出所高多了。前台有专门的人接受咨询,检查材料,到了窗口就直接办,几分钟就办完了!” 设立光谷移民事务服务中心 专家办事不出园区 2022年1月起,在光谷工作的外籍专家可拿到由该分局审核制作的外籍专家签证证件,实现办事不出园区。 以往在光谷工作的外籍专家办理签证,需通过光谷政务服务中心公安出入境窗口申请,工作人员审核后报武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审核,再邮寄盖章,回寄至光谷政务中心发放证件,整个过程需7个工作日。 今年起,外籍专家可在光谷政务服务中心公安出入境窗口、光谷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公安出入境窗口申请签证办理,最快4个工作日就可拿到签证,大幅缩减办证时间。这是东新警方服务高端人才推出的便利新举措。 2021年12月2日,光谷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揭牌,这是武汉东湖高新区首家集政务服务、信息服务、政策咨询以及法律服务和文化融入等于一体的外籍高层人才服务平台。 此外,以东新警方全媒体服务热线、光谷翻译官外籍人才服务端为基础,光谷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公安出入境窗口还加入外籍人才服务功能,实现“线下先行、线上并行”,公安、商务、税务等服务于一体,园区外籍人员在公司门口就能办理多种就业、生活等相关事项。 ■ 建数据库分析数据模型 精准反诈实现“三升三降” 2022年2月22日20时许,蓝光coco小区7栋的胡女士正在家里刷单,光谷天地警务站民警舒德强接到命令赶往拦截。此时胡女士正在被窝里刷单“赚钱”,女儿站在床前怎么劝导都不听,舒德强进门就夺下胡女士的手机,手机屏幕停在银行转账页面。 胡女士情绪激动,“做完这个任务,钱就回来了!”作势想夺回手机,这是在与诈骗分子抢时间,舒德强义正词严:“我是警察,他是骗子,你听我的,还是听他的?”一番拉锯,胡女士半信半疑跟着去了关南派出所,在派出所看到那么多跟自己一样刷单被骗的案例,这才惊醒:“要不是警察抢走我的手机,大几千块钱就没有了,好险!” 据统计,东湖高新公安分局通过“白名单式”定向预警8.2万条,成功劝阻拦截近200人,胡女士是其中一位。 在“情指勤舆”的指挥棒下,东湖高新公安掀起“全警反诈、全民反诈”强大声势,电诈警情同比实现“三升三降”:“一标三实”采集量上升330%,宣防覆盖率上升224%,自主预警数实现从0到日均1500条的上升;社区发案数下降24.6%,群众损失数下降30%,预警成案数下降60%,反诈形势逐步向好。 建立电诈数据库模型分析精准反诈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方式和手法不断翻新,诈骗活动技术对抗性日益加大,亟需运用数据资源为反电诈防范治理提供更加有力支撑。东新警方主动向管委会汇报电诈走势及工作进展,推动成立“区反诈工作领导小组”平台,充分调动全区8个园区、8个街道及15所高校主动性,借助高新区科技优势、企业资源,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具有光谷特色的反诈工作模式。 依托微信移动端,东新警方自行研发微信采,通过微信“扫一扫二维码门牌”“拍一拍身份证件”,实现地址身份信息7秒快速录入,同时对辖区出租房、重点人员进行“标签化”管理,采集效率提升100%。 为及时发现电诈潜在受害人,提高预警精度、深度、广度,在市局反电诈中心的指导下,东新警方汇聚“一标三实”“智慧小区”等数据资源,建立“区级电诈数据库”。设计了发现、预警、劝阻模型,如:无诈企业、无诈高校、财务负责人等模型,实时比对分局涉诈案件数据校正预警精准度,快速形成实际战斗力。 手术刀式精准预警任务式派单拦截 在市局反电诈中心的支持下,东新警方打通“区级电诈数据库”与“分局反诈预警平台”的数据通道,将已登记居民纳入“反诈宣防白名单”,实行定向预警,依托“一标三实”实时数据,精确定位潜在被害人地址,实现“手术刀式”精准劝阻拦截。 此外,东新警方还研发“预警反制指令派发平台”,将预警中的潜在被害人身份信息、人群特征、预警诈骗类型及劝阻话术脚本等内容形成工作指令,派发至民、辅警以及社区网格员手机移动端。工作人员通过平台预设流程,以“勾选录入”方式,逐一落实“八个规定动作”,见面落实劝阻任务。 截至目前,累计派发任务27万条,预警准确率高达80%,任务核处、见面劝阻均达99%以上,防范效果初步显现。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反诈工作中来,东新警方拓展社会治理“多元共治”思路,对社区网格员以及辖区大型企业、高校保卫处工作人员,试点开放“预警反制指令派发平台”权限,协同属地派出所开展劝阻拦截,齐力推动基层基础工作和治理体系健全完善,为构建“全社会反诈”格局增添新动能。 深度应用“反诈码” 实现“靶向”反诈宣传 为提高反诈宣防效率,东新警方全力推介“反诈专区”微信小程序,推广应用量全市第一。依托“反诈专区”,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将“反诈码”融入上门宣传中,快速筛选易受骗人员,实现靶向式宣防指引。 东新警方通过“反诈专区”分析模型,对分局“反诈基础数据库”中已采集人口信息进行研判,快速确定持有黄码、红码以及裂码等易受骗与已受骗人群信息,为每周上门宣传工作提供靶向式指引。2021年底,社区民警在关东所青年城小区开展入户宣传时,通过事前将居民信息与反诈码碰撞,发现该小区1栋有两名反诈黄码居民。 在上门宣传工作中,工作人员通过微信人口基础信息采集模块,扫描二维码门牌时,即可实时查看房屋内居民反诈码状态,针对非绿码群众,开展重点宣防,并督促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通过“反诈码”模型,东新警方对各派出所辖区已登记人口进行全面比对,明确易受骗人群,划分精准宣防重点区域,并纳入责任区民警常态宣防工作。 东新警方负责人表示,将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标本兼治,打好反诈主动战、科技战、数据战,坚决遏制电诈高发态势,护好群众的钱袋子,不断探索创建打击治理电诈问题的新方案。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口口导航网 https://www.yyq0.com/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