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看看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yunkan.org 2022年高考作文全部出炉了,在把各地作文题汇总之后我们惊人的发现: 这里的每一道题,《人民日报》都写过,且所有文章都是在今年2月之后发表。 高考作文要求不少于800字,而《人民日报》各类评论文章的篇幅也就在800-1200字之间。 我们来看《人民日报》是怎么押中作文题的: 1、全国甲卷:《红楼梦》“题名”情节的启示 破题思路:材料中给出了为匾额取名的三种思路,重点不在思路之间的高下之分(比如认为贾宝玉的题名就是最佳方案),核心关键词应该是面对同一件事同一个素材的“多元”、“多角度”诠释,包括用求同存异的态度来充分理解他人的不同视角。今年比较引人关注的国际关系话题是一个不错的延伸维度:同样是谋求发展,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模式,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应对。 人民日报标题:推动国际关系健康发展的中国方案(5月5日文) 核心段落:国与国交往,要坚持互不干涉内政,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各国不同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等特点,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 2、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 破题思路:“北京,双奥之城”,提供的材料是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这14年间中国在5个维度上的发展变化,从2008年的“跨越”到2022年的“再跨越”,中国如何通过主办一届体育赛事向世界展示自己?人民日报2月21日的评论文章非常契合这个主题,文章标题有一个核心关键词“更加”,这个“更加自信从容”正好指向了“再跨越”的深层次领域:关于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人民日报标题:冰雪十六天,见证中国更加自信从容(2月21日文) 核心段落:回顾本届冬奥会,我们惊喜地发现:中国正以更加平和的方式与世界对话,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姿态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当美国运动员走在入场的队伍中时,中国的志愿者们一句“WelcometoChina”传递着东道主的热情好客;当日本花滑选手羽生结弦挑战超高难度“4A”级动作而摔倒时,中国观众仍然毫不吝啬地将掌声,连同尊敬一并赠予给他——中国最大的浪漫,在于怀揣着善意的中国人民! 3、全国新高考Ⅰ卷:三个围棋术语的启示 破题思路:“本手、妙手、俗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新,“俗手”是败笔,这题主要讲的是基础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打好基础,才能在基础之上进行创新,盲目跨越必要的阶段去追求创新,反而会出现败笔。人民日报在5月的一篇经济类评论文章,谈的正是“稳”与“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人民日报标题: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5月11日文) 核心段落:经济社会平稳,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创造稳定宏观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创造良好预期。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和“进”相互促进,以稳求进,以进固稳,体现着深刻的辩证法。 4、全国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 破题思路:题干中有一个关键句,“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手段是选择,目的是创造未来。通过选择自己热爱的事业,创造一种未来的形态,这里有两种时间线:当下根据自己的热爱做出选择,正序的创造一个未来;也可以根据想象出的一个未来,而相对应的做出当下的合理选择。比如人民日报这篇文章就是选择了中华传统文化,去为全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人民日报标题:为人类美好未来贡献中国智慧(5月30日文) 核心段落:只有把全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站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思考“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才能为人类未来找到正确出路,为构建美好世界凝聚价值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生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情怀、大同理想。 5、北京卷任选话题1:谈“学习” 破题思路:这题相对全国卷可写的角度非常多,人民日报也有大量与“学习”有关的评论文章,比如在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这篇评论就谈了当今社会阅读方式的一些改变。 人民日报标题:读书不拘形式,学习改变人生(4月23日文) 核心段落:载体在变,方式在变,内容在变,但学习规律不会变化。“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积累始终重要,“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刻苦永远关键。无论是书本、杂志,还是音频、影像,抑或是论道、问学,只要深入人心、启迪思考,就不失为好的阅读。在坚持不懈的阅读中拓展思想的深度、挖掘人生的厚度,这应当成为世界读书日给我们的启示。 6、北京卷任选话题2:谈“在线” 破题思路:这也是非常紧扣热点的一个话题,尤其考虑到北京地区5月的疫情,考生应该有很多话可说,人民日报在5月底也恰好刊登了这样一篇完美扣题的评论文章。 人民日报标题:线上教学质量需多方共同守护(5月27日文) 核心段落:比如针对教师对学生的管控力变弱的情况,如何确保学生出勤率,维护好课堂纪律成为新的挑战;针对屏幕教学可能导致视觉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如何让教学内容更有趣是提升授课到达率的关键;针对线上教学难以现场反馈互动的特点,如何及时捕捉到学生知识薄弱点、知识掌握情况,还需老师更多从作业考试中认真研究。 7、天津卷:烟火气 破题思路:这是今年比较有意思的一个作文题,题干中也给出了“烟火气”的几种理解维度,比如亲情,比如奉献,比如国泰民安。无独有偶,就在天津考生写这道作文题的同一时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剧评,就是最近热播的《警察荣誉》,整篇文章聊的正是这部剧如何营造出了“烟火气”的感觉。 人民日报标题:市井烟火气中也有警察荣誉(6月7日10点27分发文,正是高考进行时) 核心段落:故事围绕四个初出茅庐的见习警员展开,他们替人民群众熬夜看监控找尿不湿、解决“夫妻生活”音量过大、爬楼找钥匙、下水道“捞”孩子……四个年轻的“片儿警”在“警情高发”的八里河派出所,一边经历案件洗礼,一边在老警察的言传身教下不断成长。《警察荣誉》以一种轻松愉快的风格,实实在在地展现生活中的酸涩或温暖甚至遗憾。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往往更需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关注到一些被忽略的美好,关注到藏在市井烟火气深处的那份属于平凡英雄的闪光的荣誉。 8、浙江卷:人才强省、创新强省战略 破题思路:非常务实的一道题,这道题里的几个关键词,比如“人才”、“创新”、“战略”等等,都是人民日报最常评论的一类话题,并且这道题给的材料里重点强调了“青年人的创新”——人民日报5月份的这篇评论文章,和这道题要讨论的内容可以说完美契合。 人民日报标题:“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5月10日文) 核心段落:青春,意味着无限可能,内含着创新创造伟力。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一大批有志青年挑大梁、担重任,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可能很多家长还不太了解《人民日报》在中国的分量,比如这么问:新华社、央视和人民日报应该怎么排序? 解这道题我们需要用到新闻联播,比如今年3月份李克强总理看望了两会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在这样一条新闻中,各党媒的口播排序是这样的: 第一是人民日报,第二是新华社,第三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除开这前三名,剩余的几家各有侧重,比如侧重思想文化的光明日报,以英语版作为外宣的中国日报,以及看名字就知道领域的经济日报、法制日报等等。 所以《人民日报》的地位不言而喻,高中生想要提高议论文水平,熟读《人民日报》评论版无疑是个好办法。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